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2月9日消息,中物聯最新發布的2021年物流運行情況分析及2022年展望顯示,2021年物流體系建設穩步推進,適應市場物流需求變化,物流供給服務保持快速增長,支撐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提升。全年物流業總收入11.9萬億元,同比增長15.1%。從年內走勢看,各季度物流業總收入均保持15%以上增速,兩年年均增速在8.5%以上,市場規模穩步擴大。
物流政策環境良好,產業地位穩中有升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構建現代物流體系,物流產業地位穩中有升。交通部、發改委、商務部、農業農村部等多部委針對我國物流產業的發展規劃、體系構建、組織管理、服務標準等多個方面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為我國物流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政策保障。
黨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納入“碳達峰十大行動”?!丁笆奈濉爆F代流通體系建設規劃》對現代流通體系建設進行了戰略性布局、系統性謀劃,提出一系列可操作、可落地的重點任務,為進一步擴大流通規模,提高流通效率,推動流通領域創新,激發流通企業活力提供有力支撐?!丁笆奈濉崩滏溛锪靼l展規劃》提出到2025 年布局建設 100 個左右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同時針對冷鏈物流“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等行業難題提出了科學可行的指導方案,規劃提出打造“三級節點、兩大系統、一體化網絡”的冷鏈物流運行體系。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十四五”首批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國家物流樞紐增至70家,支持重大物流基礎設施互聯成網,形成樞紐經濟新增長極。國辦印發《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優化調整運輸結構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多式聯運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基本形成大宗貨物及集裝箱中長距離運輸以鐵路和水路為主的發展格局,全國鐵路和水路貨運量比2020年分別增長10%和12%左右,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15%以上,運輸結構調整進入新階段。
物流基礎設施環境改善,綜合物流網絡加快完善
2021年,國家設施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加快完善,基礎設施薄弱環節得到改善,物流基礎設施在疫情防控、經濟恢復中發揮了更為關鍵的作用。
宏觀層面,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建設穩步推進,投資額增速穩中有進。全年物流相關固定資產投資有望超3.5萬億元,同比增長3.1%,兩年平均增長5.1%,增速與2019年水平基本持平。全年新改(擴)建高速公路超過9000公里、新增及改善高等級航道約1000公里、新頒證民用運輸機場9個,新增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超過1000公里。重大工程建設加快推進,川藏鐵路及配套公路、引江濟淮航運工程、連云港30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等重大項目建設有序推進,京哈高鐵、京新高速公路全線貫通。
微觀層面,疫情以來物流企業網絡化布局步伐加快,基礎設施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從倉儲設施來看,2021年中國50強企業倉儲服務能力同比增長7.3%,數字化及智能化基礎設施的技術創新應用比例達到100%。
物流供需環境改善,服務價格維持較好水平
2021年,物流供需關系有所改善,公路、快遞等完全競爭行業供大于求、惡性低價競爭等局面有所緩解,年內物流服務價格處于較好水平。物流業景氣指數中的物流服務價格指數全年平均為50.1%,高于上年1.5個百分點。
水運方面,海運市場供不應求,價格普遍高于上年,全年各月均位于較高水平。2021年中國沿海散貨運價指數平均為1299.35點,同比增長25%;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平均為2615.54點,同比增長165.7%。
公路方面,物流運輸市場供需略有改善,加之油價上漲,價格水平處于近年較高水平。全年中國公路物流運價指數平均100.3%,同比增長1.9%。特別是四季度以來公路市場供需關系有所改善,運價指數連續三個月回升,12月更是升至102.5%的年內最高水平。
快遞方面,行業惡性價格戰局面得到扭轉。受益于政策監管拐點,行業價格戰將暫告一段落,部分頭部企業單票價格有所回升。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快遞業務整體單價為9.70元/件,環比上升2.2%。